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85章節

關燈
第 185 章節

沖著梁九功點了點頭:“這就請他進來罷。”

路泰很快就走了進來,給康熙請安後呈上一份食盒:“今兒臘八節,太後吩咐寧壽宮小廚房做了一鍋臘八粥,幾位去寧壽宮請安的主子都說今兒臘八粥味道著實不錯,太後便叫奴才將臘八粥送過來給萬歲嘗嘗。也請萬歲莫要操勞太過,過於辛苦,就算是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也要保重您的龍體。”

康熙示意梁九功將那食盒接了過來,對著跪在下頭的路泰問道:“太後今兒可好些了?”

路泰道:“托萬歲爺的福,太後今兒好了許多。雖說入冬之後太後精神短了些,但用了藥後身上便輕快了不少。六宮娘娘們都很孝順,日日都過去寧壽宮中侍疾,定嬪娘娘昨兒還把十二爺的信給太後讀了,太後直說有趣兒,中午用膳時候多用了半個烤餅呢。”

定嬪從還在做貴人的時候就招太後喜歡,這些年一直時時陪伴太後左右,也最能摸清太後的脾氣。有她這些日子在寧壽宮侍疾,康熙也能放心不少。

路泰告退離開後,梁九功將路泰留下的食盒打開,裏面是太後準備的一碗臘八粥和四樣精致的配菜。

梁九功將臘八粥端出來擱在康熙跟前,又將四個小菜在桌上依次排開。

太後小廚房臘八粥滋味一向不錯,據說那個每年臘八時節做粥的唐師傅還是蘇麻喇姑的親傳弟子,粥的配方和做法也是當年蘇麻喇姑親自研制並教會了他的。

這碗粥滿滿都是兒時的回憶,康熙吃著滋味實在是好,但還是只用了小半碗臘八粥就停住了勺子。

如今他年紀大了,脾胃也弱,多用半碗就積食了,若想胃裏頭舒坦,即便是再好的粥也只能用半碗。

如今他已年近七十,老十六老十七等幾個小阿哥也都已經成婚建府,可他們的額娘王氏等人卻都還只是庶妃,聽起來實在有些不大像話。

他這幾年身體也實在是不好了,若是日後真有個萬一,這幾個嬪妃怕是更沒有著落了。

王氏等人伺候了他半輩子,也是時候該晉個位份了。

臨近新年,宮中又有喜訊傳了出來。

皇上感念萬琉哈氏等幾位妃嬪侍奉太後得力,教養子嗣有功,特此頒詔天下,晉定嬪萬琉哈氏為定妃,和嬪瓜爾佳氏為和妃,成嬪戴佳氏為成妃,貴人王氏為密嬪,貴人陳氏為勤嬪。

康熙對在分封嬪妃一事上素來吝嗇,大封六宮這事怕是十幾年才有一遭。

宮裏何處都是喜氣洋洋,九爺來給宜妃年禮時候也得知了此事。

這裏面的幾個嬪妃九爺大都不熟,但聽說十二哥的額娘萬琉哈氏也晉了妃位,九爺心中歡喜。

這事雖說對於十二弟來說是天大的好事,但卻不算是“正事”,不能用快馬加急送信到邊關去。

為了讓十二能過個好年,九爺決定,讓自己的商隊給十二弟快馬傳書,讓他在年前可以得知這個喜訊。

九爺從宮裏出來,剛剛回到府中之時就有門房來報,八爺已經來了他府上,在前院等了他足足有兩刻鐘了。

九爺連忙把八爺迎到了自己書房,對著八爺笑著問道:“八哥近來管著內務府,每到年底都會分外忙碌,怎麽今兒有空過來看看?”

八爺道:“前兒得了一副極好的白玉頭面和南面送來的好些稀罕玩意兒,我叫人裝了兩箱過來送了九弟府上,眼看著家中侄女兒就要出門,送來給她添妝。”

八爺一說起這事九爺就得意起來。

當初他陪著太子去敦煌之前,皇阿瑪就曾承諾過他,等他回來之後給他一個恩典。

也就是因為有這句話在,他即便在外頭過得再是艱難但依然努力保持微笑,維持好和太子、十三的關系,再苦再累也沒打退堂鼓。

熬了小半年功夫以後,三人終於得以安然回京。九爺去康熙那裏報道之時,不經意之間暗示了一下康熙之前提過賞賜之事。

沒想到老爺子倒也沒有食言,給他家三格格賜婚了侍衛永福,留在京中,不必撫蒙。

這事對於九爺來說,好處不光是三格格可以留京離著家中更近,更重要的是這是一份難得的臉面。

上有八爺和太子等幾個優秀的哥哥比著,下有十三十四兩個小阿哥被康熙看重著……九爺從小就不大入康熙的眼,康熙有什麽好事都不大找他,這也是九爺三十幾年人生裏極為難得被特殊對待的一回。

因為三格格賜婚之事,九爺心裏狠狠高興了一下,有好幾個月都處於亢奮狀態。

既然是八哥對侄女兒的一片心意,九爺自然不好拒絕。

他叫隨從將八爺帶來的禮物先搬去了三格格的住處,而後轉頭問八爺有沒有什麽信和東西要帶給十四,他打算遣人去一趟西北。

十四剛剛離京之時給八爺寄信還算頻繁,可近來來信並不算多,且內容也少,字裏行間有些頹廢,甚至還有些破天荒的說了幾句十二的好話。

八爺對著九爺好奇道:“九弟怎麽突然想起來派人去西北了?可是也要給十四弟送些什麽過去不成?”

九爺略是尷尬地笑了笑:“是有點東西要給十二弟送去。”

八爺楞了一下。

老九專程給十二弟送東西,十四也開始說十二的好話……

他身邊最忠心的兩個弟弟,從前最是看不慣十二的兩個弟弟,現如今也開始向著十二了……這個世界還能不能好了?

新年過後,太後身體越發不好了起來。

康熙五十八年三月,仁憲皇太後博爾濟吉特氏病逝於寧壽宮,享年七十七歲,謚號“孝惠”。

太後逝世的消息傳到邊關,殷陶就給康熙上了折子,請求回京奔喪。

殷陶是從小在寧壽宮長大的,和太後感情非常人可比,而如今西北戰事基本平定,殷陶繼續留在這裏意義不大。

康熙收到殷陶來信後,當即提筆給殷陶回信。

算起來,我們父子自那日一別已又兩個年頭。

在你離開的這些日子裏,我無時無刻不在想你。因為我近來實在太想你的緣故,開始變得吃不好又睡不著,日日盼著你早些歸來。

今年三月,太後過世,我留在京中悲傷不能自已,身體也差了許多,雙腳也開始浮腫,唯有你回來才能開解一二。

我的兒,你這封信來得也真是時候。因著你這幾年在邊疆的努力,所以才能使得邊陲安定,國泰民安。如今邊疆已定,你也該快些回京城來。

有地方官員在那裏看著,想來出不了大亂子,你把自己身上的擔子交給川陜總督,快些回來吧,朕在京城等著你呢。

康熙給殷陶寫完信後,又讀了一遍確認無誤便裝了信封。

他這次舍出去的不是一個兒子而是兩個兒子,若是只把十二召回來而把十四留在西北實在有些說不過去。

康熙想了想,只得再提起筆來給十四也去信一封,也請他和十二一並回京奔喪。

給兩個兒子寫完信後,康熙又發了著皇十二子等人回京的明令詔書,遣人去西北傳召。

殷陶歸心似箭,接到聖旨的當天便啟程前往京城。而十四還有不少軍務上位切割,又留在營地把工作交接完畢後才動身回京。

十四是帶著對自己的深度懷疑回到京城的。

畢竟看起來比他要強不少的十二哥都謙虛得很,他實在沒理由總把尾巴翹到天上。

況且十二哥也說過,自己根本算不上好,比起四哥勤勞務實的優秀品質來,自己還差得很遠。

十四回京後,便帶著深深的自我懷疑來了四爺府上一趟,送上了自己從西北帶來的幾箱土特產,並留在書房同四哥進行了一場深度交流。

兩人從成年後就沒有這般坐下來認真交流過,面對突然謙遜到判若兩人的十四,四爺很是有些不適應,就連語氣也不自覺柔和了不少。

通過和四哥的交流,十四發現,十二哥說得不錯,自己的確在很多地方比四哥差得遠。

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點——即便自己一直看不上四哥,處處找他的茬兒,但四哥在心底裏還是盼著自己好的,自己卻從不顧念四哥,想盡辦法讓八哥上位,即便損害四哥的利益也在所不惜。

說話間,外頭戴鐸求見,說是自己在江南尋了一副千金難求的瘦金體徽宗真跡,拿來給四爺。

四爺對於宋徽宗的字不大感冒,又覺得今天的十四實在很有進步,就連遣詞造句也聽起來比從前靠譜了不少,一高興便把字帖給了十四。

十四驀地想起,當年他們阿哥所念書時候,四哥也曾費勁幫自己尋了瘦金體的字帖,卻被他轉手送給八哥的事情,心中不禁內疚起來。

帶著這份內疚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